【在场】雪夫:姑姑宴(外一篇)
姑
姑
宴
据说姑姑宴起源于明末清初的成都。那时候的大户人家,姑姑是家里的金枝玉叶。姑姑异于儿媳,打小聪明能干,知书达理,伶牙俐齿,长大后不能随意出门,于是吟诗写字作画做女红。兴致好的时候也做菜,手巧,菜自然精致。其实也就是一些家常菜,可从姑姑手里转了一圈,端上桌来便色香味俱全。往后,姑姑走出绣房,比如郊外踏青,唤上丫环拎起炊具、调料,就地拣几块石头垒灶,弄点时令菜品。清代沈三白的《浮生六记》,谈到其妻陈芸与友人聚会于苏州郊外,估计是野餐的始作俑者。而在清末的成都仕女群中,姑姑宴已然成为野餐的代名词。再往后一点,成都一带有了姑姑宴餐馆,而今更是香飘大江南北长城内外。不过,我要说的是另一种姑姑宴。
这种姑姑宴没法吃,只能办,也就是玩。国内有地方叫过家家、煮饭仔、恋泥沙。
六岁以前,我在幼儿园几乎天天办这样的姑姑宴。玩法颇简单,几个要好的伙伴分工合作。先选出爸爸妈妈,再选出兄弟姐妹,组成一家。哥哥姐姐买菜,到附近随便扯几株野草。弟弟妹妹买碗,拣瓦片。爸爸妈妈掌勺。东西齐备后,有人切菜,有人烧火,忙而不乱。通常情况下我当爸爸,煮饭。当时没有自来水,煮饭离不开水,我大概转了转眼珠子,已然成竹在胸:尿尿,——我是一家之主,当然负责尿尿。我对准从黄条石刮下的粉末,一尿成饭,再把饭调成糊状,便是稀饭。用餐也简单,拿竹签将饭分别挑进碗里,以短小的树枝当筷。一切弄妥后,我一声令下,开饭!一家人就蹲在一起,边夹菜边往嘴边送。送的过程必须发声,咂咂咂表示味道可口。目的地自然不是嘴巴,而是统统拨往地上。一次不留神,尿偏了,尿到埋头切菜的哥哥头上。哥哥大哭起来,告诉老师,老师告诉家长。结果毫不意外,姑姑宴不欢而散,我挨了手板心。
办姑姑宴止于小学门前。开学前几天,我背上养母缝的书包满街转,俨然已是大人。大人再办姑姑宴,于情于理说不过去。不过,当我真正变成大人以后,发生的一件事情倒跟姑姑宴有关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,我参加工作没几年,一天有人找上门,开口就喊老同学。我一愣,有些面熟。他说姓袁,幼儿园同学,忘啦?还一起办过姑姑宴。说就住银行这条街,在五○五厂工作,厂子不行了,想出来做点生意,你帮我贷款,不多,五千块,三个月后连本带息归还。我说我是员工,无法贷款。他见我面有难色,又说,你我可是资格的老同学,你忘了朝我头上屙尿哩。我忍不住笑起来。想帮他,手上又没钱。我说这样,我找朋友借,前提是三个月之后必须归还。
我找到当时唯一的朋友,画画的,家境比我宽裕。我把钱交给袁,他留下借条时,眼圈似乎有些发红。
三个月之后我打电话提醒袁,他说没问题,三天之内保证还。三天后打电话,他依然重复那句话。许多个三天过去了,情况一点没变,而他家里的电话却停机了。画画的朋友催款,我就急了,找到袁母,打听到袁的住址。他住厂区宿舍,我去的时候他不在,只有老婆和孩子。我给他老婆看借条,她说不晓得有这回事,并说丈夫瞒着她在外面跟不少人借钱,这些日子要债的人一大串。我想这款子算是泡汤了,又不甘心,见屋里有一台17英吋长虹彩电,出来用公用电话找画画的朋友。我说袁家情况不妙,先用他家的彩电抵债,才买不久。朋友说行。
第二天,画画的朋友说,那彩电顶多值三千块,并且我不想要,你看咋办?无奈之下,我将此事原原本本告诉妻子。妻子数落道,你这人真是傻到家了,那就把彩电抱回来,反正家里没有,至于钱,再想办法。
一场姑姑宴如此值钱,实在出乎意料。
敌
捕
战
那些年,世界不好即坏,耳闻目睹都是好人坏人。四川盆地东北部合川县的刘文学是好人,偷海椒的地主王荣学是坏人;朝鲜反特电影《看不见的战线》,公安人员是好人,老狐狸扫帚大叔是坏人。样板戏自不必说,好人坏人一出场样子绝无混淆。社会上风声也紧,“深挖洞、广积粮、不称霸”是一句广泛深入人心的口号,每个单位有防空洞,有民兵,学校也有军宣队干部讲解防空知识,仿佛苏联修正主义的原子弹氢弹随时会落下来。而街道居民,则由居委会组织夜巡队巡逻,对流动人口加以管制,比方说谁家来了亲戚,倘要过夜,必须到居委会登记。
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成了少先队员,不过叫法变了,叫红小兵。暑假期间我跟地瓜蛋参加夜巡队,实际上是候补队员。地瓜蛋人胖,短手短腿,有股子蛮劲。别的队员比我们大,人手一根木棒,类似打狗棍。地瓜蛋手握一把木头马刀。我扛红缨枪,自己做的,仿照电影《闪闪的红星》潘冬子那杆枪,将木片削成梭镖状,裹上一层香烟盒里面的铝箔当枪头,红缨是纸条,红墨水染红,再粘上去。也不是每夜都要巡逻,居委会分成若干小组,每组一支手电,轮换巡逻,时间约莫九点钟以后。我参加的次数不多。
那时候,夜比现在黑,路灯稀疏而黯淡。东门外一段古城墙,墙外百米远是岷江老码头,岸边一溜民房竹林掩映,没有路灯。那一次我们一队人马行进到竹林边,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传来,有人说是坏人,也有人说是狗。干妈的儿子我叫四哥,大我五六岁,说黑灯瞎火哪来的狗,肯定是坏人。我头皮有点发麻。里面太黑,我们都不敢冲进去,遂大声喊:出来,看见你了,赶快滚出来!又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,之后,出来一个人影,四哥拿手电一照,是女人,三十来岁,浑身哆嗦。四哥叫她站好,让我们看住,自己钻进竹林。稍顷,四哥骂骂咧咧退出来:妈的,好臭,一堆狗屎!喊叫声惊动竹林里一户人家,他们将这女人领了回去,说是乡下亲戚,屋里茅房没空。
显然是一场误会,但一点不影响我们,尤其不影响我使劲睁大一双警惕的小眼睛。在我眼里,敌人当然有,那些批斗游街或者游街之后拉往岷江边被枪毙的犯人,以及隔三差五准时到居委会集中学习的“五类分子”,都是敌人,不过始终没有发现公开搞破坏的人。
游戏是时代的一面镜子。我们的游戏火药味越来越浓。有一种游戏叫敌捕战,“敌”,眉山话念“地”,去声。确切地说应该反过来叫捕敌战。玩的对象大致是小学生。敌捕者是好人,被敌捕者理所当然是坏人。划分好人坏人的办法是剪刀石头布。
敌捕战须夜里进行。分出敌我后,敌方跑开躲藏起来。我方问开始没有?若未有应答,说明敌方已经藏好,敌捕马上展开。敌方藏身的地方通常比较隐蔽,树上、门后、墙边、涵洞。一旦我方找到敌方,先喊一声敌捕,然后伸出右手做成枪状指向对方。被敌捕者会受惩罚,挨几下棒钉壳儿,让人家用中指和拇指相屈,弹击自己的脑袋。有次敌捕战,地瓜蛋爬上一堆供电所的水泥电杆,电杆挪动夹住他的一条短腿。他哭得惊天动地,越动弹电杆夹得越紧,后来供电所出动一大帮人相救。
(责任编辑:袁志英 图据网络)
雪夫作品雪夫:养母雪夫,15岁参军,20岁退伍。曾任《四川文学》美术编辑,现任《百坡》文学编委、执行编辑和美术编辑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、眉山市散文学会理事。发表有诗歌、散文、文艺评论、书画、摄影、平面设计等作品若干。著有个人书法集。作品散见于《星星》诗刊、《美文》《四川文学》《四川日报》《海南日报》《镜像的妖娆》《咔嚓·民间影像》等报刊及选本选集。有散文作品获第二届四川散文奖、第二届三苏文艺奖文学类一等奖。
在场管理团队
总 编:周闻道
副总编:晓来轻酌
在场编校:宁静(组长)、袁志英、钱昀、刘月新、刘小四、偏说、杨培铮、六六、刘爱国、李慕云、李世琼
在场朗诵:海之魂(组长)、郭万梅、赵文、花语、龙丹、吴海燕、章涛、万军
在场阅评:郭连莹(组长)、润雨、王茵芬、高影新、鸣谦、楚歌、林中蔓青、齐海艳、赵琳
在场制作:刘珍(组长)、相相、王金梅、宋小铭、四季芳、谭丽挪
在场宣传:鸣谦(组长)、雷永鸣(副组长)、东方坏坏、詹晓明、魏巍、张倩男
在场终校:袁志英、杨培铮
特约评论员:郭连莹、乔民英
在场公众平台已经开通原创保护、留言和赞赏功能,无论长篇散文还是微散文,请勿一稿多投,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,请勿投。所有来稿须经编辑审核或修改,一月之内未发表的稿件请自行处理。来稿请附上简介和照片。
从七月起,严格执行一篇文章只修改一次的决定,请投稿前仔细斟酌。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“修改稿”。
征文之外,1800字以下的散文,两篇较好以上的合在一起发。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,如不同意,请在稿件中注明。
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:zczy0838@126.com
《在场》杂志投稿邮箱:zczy0838@163.com
在场网站:http://www.zczysw.com/